假证办公证 小心触犯刑法
法制晚报讯(记者 任小佳) 摸摸证件纸张、看看主页公章、查查登记员签名……在这些步骤当中,公证员完全有可能识别出假证。
婚前财产公证、遗产继承公证、借款合同公证……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公证类型,但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在证件上做了手脚,公证员强调:“用假证办理公证,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纸张、公章、签名 均可识别出假证
国家要求公证员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并且在公证处有两年的实习经验才可正式上岗。如今,有更多的人选择去公证处公证,同时,也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证件,办理公证骗取财物的情况,但这些都逃不过公证员的火眼金睛。
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毕业证、离婚调解协议、房屋所有权证等,中信公证处主任助理唐骞把近期查收的假证摆了一桌子。他给记者分享识别假证的办法:“生活中常用的身份证,目前一代身份证已经不允许使用,假的二代身份证,里边的芯片根本读不出来,在公证员的识别机器上无法读取个人信息。”
而对于其他纸质证件,唐骞指出:“很多证件的纸张是特殊材料,我们就像银行柜员点钞一样,他们遇到假币,一摸就能知道,我们是一摸假证,纸张的手感就不同。”
另外,细看公章、签名等具体内容也能分辨出证件的真假,唐骞指出:“以户口本为例,有些假证的户主页上的公章是打印上去的,明显不同于真实证件是手工盖上去的。”相比于人工盖印的公章,假证上打印的公章更清晰、更光滑、颜色更均匀。
唐骞又指着桌上五六个假的结婚证说:“除了纸张、公章的区别,这些假结婚证绝大部分都没有婚姻登记员的签名。”
另外,他还指出,离婚协议上是否有民政局的盖章、房屋所有权证书是否由特殊的纸张制作而成等,这些都是公证员识别假证的办法。
用假证办公证
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
以北京中信公证处为例,年办证量持续快速增长,2003年3000多件,2005年突破万件达到1.7万件,2013年突破10万件达到13万件,2016年达到30多万件。今年以来已经协助警方抓获使用伪造证明的嫌疑人5名。
据唐骞介绍,“今年6月,中心公证处就查出了两个利用假证办公证触犯刑法的案子,两个当事人用假的民事调解书骗贷,涉案金额分别是650万和350万,公证员报案后,当事人被西城公安分局刑事拘留,面临牢狱之灾。”唐骞说,有些人并不是为了伪造身份才伪造证件,而是图一时方便,想用假证办理公证,“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都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比如利用假证做公证骗贷等行为都是触犯刑法的,不要为了一时方便就用假证件,不然后果很严重。”
公证具证据优先效力 四类公证较普遍
主任助理唐骞介绍,目前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以遗产公证为例,避免家庭矛盾引发的争执,往往会选择权威的公证处来做公证,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相较于其他商业律所,公证处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并且其他司法机构也是认可公证的。”
唐骞强调,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公证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公证具有强制执行效力,以及优势证据效力,也就是说经公证的证据,在法庭上可以被直接当做事实,可以直接采信,除非有相反证据推翻它。”
另外,唐骞还介绍了公证主要涉及的领域,第一,家事领域,比如结婚财产、离婚财产分配、不动产等属于此类;第二是商事债权领域,用公证能保证省时省事省钱;第三是证据领域,比如夏天恰逢家里漏水,想起诉房地产商,但自己拍摄的照片证据到法院并没有效力,可以让公证处来拍照取证,具有证据优先效力;再比如网上的侵权和诽谤,这种侵权行为必须通过公证取证;第四是资金监管领域,比如买卖合同房,对于先给钱还是先过户等双方纠结的问题,都可以在公证处协议约定,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资金的监管,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第五类是涉外,出国留学、投资移民类的公证,这种公证使馆类要求比较多。
70周岁以上老人 遗嘱免收公证费用
前不久,北京市司法局推出16项便民举措,其中之一就是自今年6月10日起,对申请办理遗嘱公证时已年满70周岁的,免收公证费用。低保人员、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办理公证,以及申办救济金、低保、给付赡养费和抚养费等公证事项的,公证费用减半。
此外,为了保证公证质量、更好地便民利民,中信公证处推出了手机APP:“用手机号注册一个用户名密码,登录以后,办理什么公证,就可以在上面提供材料,还可以预约时间,材料到底符不符合要求,公证人员都会在线上解答。用户可以在约定的时间,找到预约的公证员,签署材料,之后再直接过来,可以一趟就把公证书拿走了。”唐骞介绍说,“再一个就是,公证养老,可以说这是针对老人的保障措施,专门设置一个养老托管账户,实现各种遗愿,包括财产分配、子女托付、遗体处理、文化传承、产业安排、公益捐献等方面。”
文/记者 任小佳
制图/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