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阈下互联网和生态治理有关论文参考

网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关于视阈论文范文资料 与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阈下互联网和生态治理有关论文参考

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阈下互联网和生态治理》:该文是关于视阈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在推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重新考量互联网和生态治理在价值层面上的融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对待科学技术问题上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文科技观,同时揭示了科技发展的生态维度,即科技发展最终应以实现人的解放为目标,这对于重新审视当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生态治理过程中的价值所在具有新的意义.让互联网融合到生态治理的每一方面,将有助于完成传统生态治理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人的解放的路径转变.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互联网;生态治理;“人文科技”;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3-0093-05

马克思主义和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对待科技问题上都主张科技要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但人自身不能在此过程中被科技束缚.而推动“互联网+”行动在生态治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促使互联网不再是作为最初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科学技术,而是可以真正融入到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像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众多伟大科学技术一样,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为改进生态治理思路,增强生态治理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创见.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人类尺度”的思想核心

即使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今时代,马克思有关科技的思想对解决现实问题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即以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为 ,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工业是自然界对人,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对人的现实的历史关系.” 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2]马克思的这种“人文科技”思想把人类社会所存在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巧妙融合,在当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下,科技不再仅仅是被当作一种脱离人的单纯工具,互联网时代下的生态治理就不是单纯地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生态治理的模式,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说,用马克思的科技观点分析当下互联网技术仍然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特殊的生产力对未来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所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法,对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尖锐批判,尤其是在对技术非理性使用的批判尤为深刻,提出了许多合理利用科技的主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文科技”思想.

1.反对科技“控制自然”导致生态问题.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既反对单纯依靠科技的进步就能够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观点,也反对认为科技进步是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根源的观点,他们认为技术的运用并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生态危机发生之初,一些思想家把生态环境问题归结为科学技术本身,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莱斯就激烈批评了把科技和控制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科技履行控制自然的功能仅仅是表面现象,真正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人类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由此采取的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安排.[3]科学技术不能再被视为控制自然的工具,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人类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不是征服外部自然,而是可以发展一种理智地使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生活水平的能力,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能力的社会制度环境.[4]所以并不是不需要科学技术,而是必须改变人类利用科技的方式,本质上仍然要从人自身找到生态问题的原因.

2.主张科技的“生态化”需要发挥科技的多重价值.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科技应该建立在对人的自主权利和自然应有的价值权利的尊重之上.即使是持“科技并非中性”观点的安德瑞·高兹也认为,科技反映了人和人、人和社会以及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他高度评价了当时还处在发展萌芽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化和机器人技术,认为这是以尽可能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的经济需求为主要特征.[5]高兹所主张的“经济理性”和生态观念的普及,这也正是可以通过当今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的发展来实现的.在传统的工业社会,人们只看到并运用了科技的经济价值,忽略了科技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这就会导致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科学技术的多重价值,让经济价值的实现以科技的“生态化”为前提,即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努力实现科技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之间的统一.在社会主义的科技发展中,这种多重价值也最终表现为人和自然都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3.认为科技必须遵循“人类尺度”,核心是实现“人的解放”.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侧重于从生态角度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詹姆斯·奥康纳就认为高度集中化的大型科学技术发展模式应该向科技发展的“分散化”和“ 化”转型,使生产过程也可以分散化、 化.本·阿格尔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经济组织形式的批判,提出了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稳态经济”模式,这种“稳态经济”并不是让大部分人回到过去那种以穷鄉僻壤为特征的艰苦生活环境中,而是要把现代技术分散地运用于环境之中.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则直接阐明技术在“某种特定生产和积累方式”中是无法为我们独自解决生态问题的,必须要结合“人民和社会”的需求.[6]这些思想都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人文科技”思想的延伸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实质任务就是必须遵循“人类尺度”,使用具有“人性的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让每个个体参和其中,核心就是要实现人自身的解放.在此之后的戴维·佩珀也强调了实施生态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区别于以前的名义上是把人而实际上是把技术至于中心位置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强调人自身精神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依赖于和其他自然物的非物质性的交往.这实际上和马克思所说的人道主义同义,即人和自然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

二、互联网科技在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角下的重新考量

视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视阈下互联网和生态治理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视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视域在论文中的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